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风险管控 > 正文

站在政府的角度谈如何避免金融泡?

时间:2023-02-10 07:10
本文关于站在政府的角度谈如何避免金融泡?,据亚洲金融智库2023-02-10日讯:

一、站在政府的角度谈如何避免金融泡?

各级政府应在认识和行动上下决心进行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准确客观的预测,房价政策统筹考虑各种利益关系,应对可能出现的房地产泡沫金融机构要尽早提出对策。

1。各级政府要在认识和行动上下决心进行宏观调控。我国各级政府是影响房地产走势的最权威部门。

有些房地产泡沫,是和地方领导的推动或默许有关的。政府的决策会考虑很多因素,包括短期的经济增长、民众的呼声、政绩等等。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是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领导的政绩服从人民的需要。必须在泡沫到来之时,表明鲜明的态度,并从全局利益出发下定控制房价的决心。

不能多是对调控停留在空泛的喊话上,除了调控部门提出要求、进行座谈、搞好监察等措施外,要综合研究如何真正使房地产发展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改变调控方式,在投资、税收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

面对这样的风险,政府是不能袖手旁观的。而要处理这一风险,只有两条路可走。

要么发行货币,要么遏制房价快速下跌。前者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没有这样的资本的。只有采取后一种措施,那就是遏制房价的快速下跌。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又有可能激活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热情,使泡沫重新积聚。

而要避免房价快速下跌可能给金融带来的严重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强行控制地方政府继续打“土地财政”主意,不给地方政府最后从“土地财政”上捞钱的机会,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平衡。

同时,金融企业不能再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开发企业贷款,直接融资市场也要严格控制政府融资平台和开发企业的融资,使政府融资平台和开发企业能够过“紧日子”,从而压缩开发规模,减少商品房的过度储存与供应,使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基本处于供略不足求或基本平衡。

这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为了避免几年后遏制房价快速下跌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不然,如果几年以后真的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银行的风险,将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损害政府的形象。

(竭力为您解答,希望给予【好评】,非常感谢~~)。

二、什么是金融泡沫?

金融泡沫 简单地说 泡沫就是虚的,金融泡沫就是经济上的宏观调空不当, 过度的投资引起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使得国内投资干口信用规模急剧膨胀.导致虚假繁荣的一种假象. 原因就是体制的问题 其根本就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造成的 金融泡沫开始破灭有哪些特征? 主要特征就是人们消费高涨,物价节节攀升,人有了钱就花,不储蓄或极少储蓄。 金融本身就可以说是自我增殖的 信用膨胀到多大不算泡沫恐怕谁也说不清 你把说有信用交易都取消泡沫没有了金融也死了 有谁愿意看到这个结果 与其说防止金融泡沫不如说保持市场信心。

三、什么是金融危机与金融泡沫?

金融危机又称为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 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 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 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时代所具有的特征是人们基于未来经济将更加 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 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 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经济普遍萧条, 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 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金融泡是金融资产的价格过度膨胀,超出实体经济所 支持的资产基本价格的现象。金融资产价格受到市场供求、 投机心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当金融资产价格出现迅速上涨 的预期时,便会吸引大量投机者介入,以致资产价格脱离实 际赢利水平而连连上涨,形成价格泡。

一旦价格上涨预期 逆转,便会发生价格暴跌、泡破裂,引发金融危机并导致 经济衰退。当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过度扩张、金融监管不当、金融 资产质量低下、国际游资大量游动等现象发生时,就容易诱 发金融泡沫。历史上者名的金融泡沫事件就有1636年何兰的“郁金香 泡”,17191720年巴黎的“密西西比泡”、伦敦的“南 海泡”等,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金融泡和东 南亚金融泡等。

四、为什么金融、大泡沫?

这是你的看法还是哪位“经济学家”的看法,泡沫对GDP有益,对老百姓没什么好处,老百姓始终是接盘者,最无力抗争的一拨人,我不喜欢经济泡沫,因为一些投机者投资者在泡沫化浪潮中得以壮大、抽身而退。


专题推荐:如何避免金融泡沫(4)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如何避免金融泡沫(4)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276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