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金融培训 > 正文

一只花蛤投资公司

时间:2021-06-01 14:45
本文关于一只花蛤投资公司,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6-01日讯:

1.谁的基金最牛

王亚伟曾经是基金一哥,他管理的基金最牛。

2007年前三季度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净值增长率在全部股票型基金中遥遥领先,但由于他对人民币升值引发的银行地产股高估值的不同看法,虽然考虑到市场热点轮动的可能,但仍没有跟随市场热点在四季度及时补仓银行地产股,最终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在年度排名上未能延续上半年的冠军地位。

真正确立王亚伟江湖地位的,则是2008年的大熊市。“熊市跌得比别人少,牛市涨得比别人快”,这一辉煌业绩,让许多基金经理和基民,对王亚伟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2008年华夏大盘在股市暴跌中成为基金抗跌亚军。

现在王亚伟已经转而做私募基金,就今年基金收益来看到目前为止富国基金旗下的品牌收益最高。

2.这是一家骗子公司

本人发誓对所属言论认真负责,本人于2014年8月与青岛三利集团签署合同,于2014年9月初辞职,工作时间不到一个月 签合同时该公司要交20000的保证金(名为就餐预付款),没那么多钱的话就向公司借钱,本人交了5000向公司借了15000 声明一下 签合同时好多需要填明数字的地方该公司都空着 到现在为止我都还没拿到合同。

现在本人已辞职,到现在十一月中旬了上交的保证金还没退下来,并且,那从来没见过的15000还要算我的利息,要从我的就餐预付款中扣除 我冤枉 我发誓 我从来都不知道要有这份利息的 签合同的时候人力资源都没有说过的 本人就打电话咨询 人力资源部人家就说不负责不知道不了解为借口推脱我的所有提问 并且口气十分蛮横 最后以“你这人真够有意思来”挂我电话。我也怕, 在公司的时候曾经被变相告知过 我们公司不怕告 我们有强大的律师团 你们是告不赢我们的。

最可恶的是 本人现在已经辞职两个月了 利息现在还给我算着呢 每次打电话问什么时候能还钱 人家都说你等电话就行了 催也没用 大家想想 15000每月1.175的利率 三个月扣我多少了 这么拖一直不给我。

3.花蛤的投资效益

花蛤广泛分布在中国沿海,由于花蛤生长快,适应力强,养殖方法简便,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耗能低、产量高、生产稳定等特点,也是对虾立体养殖的理想品种之一。

因而已成为中国主要贝类养殖种类之一。是中国的主要海产经济贝类之一。

开发浅海贝类养殖是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花蛤每年9—12月份为培育幼苗季节,12月份左右出产沙苗(福建沙),基数为每斤5万粒到50万粒,翌年3月至7月份出产成品苗(白苗,中苗,大苗),也是北方海区的成品苗播苗季节,每亩播壳长0.5-0.7厘米的花蛤苗150-200斤,养殖12-18个月左右,壳长可达3-5厘米,可行收获。

一般亩产3吨,高的达8吨。投资花蛤养殖效益可观,每斤5000 粒左右的花蛤苗,购买价格约为每粒 0.002 元,经过12-18个月的养殖,长成每斤40-60 粒左右的花蛤成品,其销售价格为每斤3- 4 元左右(每粒 0.05 -0.10元),即增值25- 50 倍。

所以,大批山东、辽宁等地区的蛤仔养殖户南下购苗。北方某养殖户2000年从福建莆田下尾村购买杂色蛤幼苗500吨,成本仅600万元,已成为辽宁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正在逐年增加,购买量已达到数千吨,除了一部分自己养殖,还转售周边地区的养殖户。青岛每年也从下尾村购进上千吨花蛤苗。

4.怎样家才能富裕

by 一只花蛤 ——从《邻家的百万富翁》谈起 (本文发表于中国工商银行《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杂志2011年第6期,本文发表后有改动。)

托马斯·斯坦利和威廉·丹科合著的《邻家的百万富翁——美国百万富翁的惊人秘密》(中文译名《下一个百万富翁就是你》)是一本很不错的书,正如副标题所说的,揭示了一代美国人的致富秘密。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访谈一万名有钱人,讲述了美国富翁从未有人讲过的故事,展示了百万富翁的现实生活图景,打破了人们对百万富翁的神秘感。

有趣的是,这本书中的百万富翁不是那些被新闻媒体津津乐道的奇才,而是依靠普通收入的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就生活在各个普通的小区里,住在普通人的周围,而普通人却不知道他们就是富翁。

在美国,挣很多的钱要比积累很多财富来得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是百万富翁。在这些百万富翁家庭中,95%是由夫妇构成的,丈夫所创造的收入会超过家庭总收入80%以上。

这些百万富翁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很节俭,重视投资,对消费价格敏感,不会把钱花在购买一辆新车、一幢别墅或其他金钱陷阱上。与高档生活相比,他们更加努力追求财务自由。

即使哪天不工作了,他们的动产和不动产,仍然可以供他们悠闲地终老。他们当中有一些只是低收入来源者,不过他们也是财富积累的能手,始终保持入大于出,日积月累,最后也成为富翁,实现了财务自由。

邻家的百万富翁几乎都对投资一丝不苟、目标明确。在他们家庭的每年收入中,平均有20%用于投资,投资的项目包括上市买卖的股票和共同基金。

他们当中79%的人会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经纪公司账户,但是最后真正做出投资决策的,还是他们自己。他们会购入股权,投资于私人企业内的资产,平均可以占到他们家庭财富总额的21%左右。

不过他们很少卖出,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做长线的。对于长期投资,他们会平均地增加砝码、进行必要的风险估算。

他们会认为,如果把全部家产都投进去,那就是在赌博而不是投资。 在这些百万富翁中,很少有人能靠遗产继承、高层职位,甚至良好的学识去积累财富。

他们的财富多半是辛勤工作、坚持积蓄、多人少出的结果。他们都是积累了几十年甚至一生才成为百万富翁的。

看起来暴富在什么时候什么国度都是一种偶然。因此斯坦利感叹说,如果你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但都花完了,你并不会变得富有,你只是生活水平高而已;财富是靠你所积累的,而不是靠你所花费的。

这本书完全打破我过去对于在美国人如何变得富裕的错误看法,过去我总以为,他们是因为高收入才变得富有的。 理查德·罗素(Richard Russell),从1958年就开始写作《道氏理论通讯》。

这份通讯创下了投资业由一个人持续出版时间最长的记录。他的每日通讯充满了从经验中得来的睿智,其中的一些见解与斯坦利和丹科相映成趣。

罗素认为,在投资领域,富有的投资者与小人物、业余炒家相比,享有一个主要优势,那就是他们不需要市场,其原因在于他们已经拥有自己的收入。债券、基金、股票以及房地产,都在源源不断地生钱。

换句话说,他们从来不会感受到在市场中“要赚钱”的压力。 罗素先生观察到,富有的投资者往往是价值专家。

当债券低廉,收益率高得让人无法抗拒时,他们买入债券;当股票价格便宜,收益很吸引人时,他们买入股票;当房地产价值突显时,买入房地产——总是把钱投入到那些很有价值的地方。如果没有什么特别有价值的地方可供投资,他们就等待,直到出现一个好的投资项目。

而那些小人物、业余炒家总是感觉到“要赚钱”的压力,总是迫使努力市场“做点儿什么”。对价值一无所知,因此总是买得太贵。

不懂复利的威力,也不懂钱,而且经常陷入债务当中。最终,把钱浪费在了市场,或者亏在了赌博中。

我以为斯坦利、丹科以及罗素充满了真知灼见。有意思的是,有人不这么看。

大名鼎鼎的罗伯特·希勒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希勒说,《邻家的百万富翁——美国百万富翁的惊人秘密》在1996年出版后,在《纽约时报》精装畅销书排行榜上足足占据了88周的时间,在《时代》平装畅销书排行榜上也稳居前列,销量超过了100万册。

希勒承认,对于绝大多数不储蓄的人而言,如果读了这本书后,能够增加储蓄确实是件好事情。 不过,希勒还认为,这本书出版的时间大有问题,那时正是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期。

书中那些细致而生动的故事,很能打动读者的心。人们总是对于那些耐心赚钱而不受市场波动影响的人产生强烈的崇拜,人们也总是大肆宣扬那些百万富翁不会将钱财兑现用于消费。

这又恰好为延续那时的牛市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道德地位”。因为有了这样的道德定位,持有股票的行为被看成是负责任的、聪明的或正常的表现。

言外之意,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股市的“非理性繁荣”。看起来这本书确实出版得不是时候。

但我依然认为这是一本好书,一本生活的教科书。许多人就是因为读过这本书,才永远地改变了对什么才是“富裕”的观念,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有所借鉴,知道了怎样做才更有可能变得富裕起来。

5.谁的基金最牛

我认为是中邮不过可惜已经停止申购。

一只基金成立仅八个月,净值就增长197.11%;一只基金仅成立八个月,就分了七次红,累计每十份派红7元;一只基金从未进行过大规模持续营销,一季度末的规模也仅为27.02亿份。这只基金就是中邮核心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中邮创业基金公司管理的唯一一只基金。

中邮创业是一家年轻的基金管理公司,于2006年5月19日开业,由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国家邮政局、北京长安投资有限公司、中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北京。

做为一家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服务的专业化基金管理机构。中邮基金创立伊始就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了组织机构健全、职责划分清晰、制衡监督有效、人才配置优化、激励约束合理的公司制度。

以“基金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秉承“诚信规范赢得信任、专业创新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努力成为以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为鲜明特色的一流基金管理公司。 中邮创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今年以来,中邮核心优选基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截至上周,净值增长达112.57%,高居股票型基金第二名。然而,该公司并没有为了扩大规模借此大做营销,而是将投资收益及时地回报给投资者。

该基金去年9月28日才成立,就分别于去年11月15日、12月7日、今年1月10日、2月12日、3月12日、4月20日分红六次,并将于5月29日第七次分红,每10份累计分红7元,几乎平均每个月就要分红一次。 良好的业绩和分红记录引来了对中邮优选的持续净申购,基金份额也由成立时的15.88亿份增加到一季度末的27.02亿份。

在当前众多基金公司为了自我利益,千方百计扩大基金规模的时候,中邮创业却一心为投资者利益着想,以到点分红的方式给投资者以充分的选择权和利益保护,这样的做法,才是基金业赢得持有人信任的根本。做基金者,当如中邮创业。

6.现在那个基金好

我觉得,你应该首先考虑自己实际情况,比如,你的年龄,自己属于什么类型的投资者:是保守型、激进型,还是稳定型。

激进型,建议选择指数型基金;稳定性,适合混合型基金;保守型,适合债券型基金。 选择基金,首先应当考虑基金公司,其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有过硬的投研团队。

其次,考虑基金经理,其以往的业绩,从业经历、学历等。再次,选择基金的投资理念,是成长性(即起伏较大,涨起来快,跌起来也快),还是价值型(注重长远效益,起伏较小)。

以下,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仅供参考!祝你好运!!!巴菲特八次力荐指数基金 ■ 基金百脑汇 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 首席投资理财师刘建位 根据晨星数据统计,上半年指数基金占据基金业绩前30名中的16席,达半数以上,上半年基金业绩冠军也是指数基金。 看到这个基金排名,不禁大叫,不听股神言,吃亏在眼前。

大家知道,巴菲特有个戒律,从不推荐任何股票和任何基金。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指数基金。

从1993年到2008年,巴菲特竟然八次推荐指数基金。 第一次:199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第二次:199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基金。 第三次:1999年巴菲特推荐书评 约翰·鲍格尔创立先锋基金公司,通过开发指数基金成为全球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1999年出版《共同基金必胜法则》,强烈推荐投资指数基金。

“令人信服,非常中肯而切中时弊,这是每个投资者必读的书籍。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鲍格尔为美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巴菲特对该书高度评价。 第四次:200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那些收费非常低廉的指数基金(比如先锋基金公司旗下的指数基金)在产品设计上是非常适合投资者的,巴菲特认为,对于大多数想要投资股票的人来说,收费很低的指数基金是最理想的选择。

第五次:200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通过投资指数基金本来就可以轻松分享美国企业创造的优异业绩。但绝大多数投资者很少投资指数基金,结果他们的投资业绩大多只是平平而已甚至亏得惨不忍睹。

第六次:2007年5月7日CNBC电视采访 巴菲特认为,个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就是买入一只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并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定期买入。如果你坚持长期持续定期买入指数基金,你可能不会买在最低点,但你同样也不会买在最高点。

第七次:2008年5月3日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Tim Ferriss问:“巴菲特先生,假设你只有30来岁,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只能靠一份全日制工作谋生,因此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研究投资,但是你已经有笔储蓄,足够维持一年半的生活开支,那么你攒的第一个一百万将会如何投资?请告诉我们具体投资的资产种类和配置比例。”巴菲特回答:“我会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一个低成本的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然后继续努力工作。”

第八次:2008年巴菲特百万美元大赌指数基金 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6月9日报道,巴菲特个人和普罗蒂杰投资公司打赌,2008年到2017年间长期投资一只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的收益将会跑赢普罗蒂杰公司精心选择的5只对冲基金组合,赌注高达一百万美元。 巴菲特八次推荐指数基金的信心来自于历史统计数据:1968-1978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战胜了83%的基金经理。

1979-1999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战胜了79%的基金经理。 连著名明星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感叹:只有少数基金经理能够长期持续战胜市场指数。

如果你不懂投资、不懂基金,是股盲又是基盲,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投资,听巴菲特的话,定期定投指数基金并长期持有,你这个投资“傻瓜”就能战胜绝大多数投资专家。过去半年如此,未来10年甚至20年,肯定也会如此。

指数型基金:“像一颗恒星,持久发光”转自:一只花蛤 年初的时候,有一位朋友要让我推荐基金的品种,我一下子就向他推荐了指数型基金。这是因为我知道沃伦·巴菲特经常向人们推荐指数型基金,于是我依样画葫芦。

所谓的指数型基金就是指按照某种指数构成的标准购买该指数包含的证券市场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证券的基金,其目的在于达到与该指数同样的收益水平。在美国,第一只指数型共同基金出现在1976年,那就是先锋500指数型基金。

指数型基金的产生,造就了美国证券投资业的革命,迫使众多竞争者设计出低费用的产品迎接挑战,其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在此后的10年间,竟无人步起后尘。

然而在1985-1997年12年里,指数型共同基金迅猛发展,增加了近140家,其资产额也飙升了19357%,高达1320亿美元,呈现了其无限的魅力。 从投资收益来看,指数型基金有两点关键的优越性:一是确定性,收益率始终与大盘收益率保持同步;一是低税金和交易费用。

股票型基金通常都有一批证券分析师,在买进或卖出的同时必须承担巨额的交易费用。而指数型基金因为只跟踪股票和债券市场业绩,所遵循的策略稳定,它在证券市场上的优势不仅包括有效规避非系统风险、交易费用低廉和延迟纳税——这两方。

一只花蛤投资公司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版权所有
  亚洲金融智库网主要提供风险管控,网络安全,舆论公关,金融法务,金融培训等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