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金融培训 > 正文

实体金融模式有几种?

时间:2023-01-16 10:08
本文关于实体金融模式有几种?,据亚洲金融智库2023-01-16日讯:

实体金融模式有几种?

第一种模式,是美国硅谷那样的“企业家金融”。这需要发挥一线城市金融人才和专业技术的比较优势并加以大力培养。美国有世界一流的大学研究力量,“企业家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企业,把创新企业的高收益回报作为金融服务的收益来源。“企业家金融”模式能真正扶持“人才主导”的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成长,但不少中国的PE甚至创业板市场恰恰是在缺失“企业家金融”的情况下,通过开展IPO服务来谋求高回报,结果是让一般投资者承担了劣质机构和企业圈钱的“过度风险”。

第二种模式,是日韩银行业那样的“供应链金融”。这需要加快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强化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民间金融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

第三种模式,是德国银行业那样的“关系型金融”。这则需要我国的金融机构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专业化的道路。孙立坚认为这种模式可能比美国模式更切合中国产业的健康发展,因为德国大量中小银行针对固定的中小企业客户群所开展的专业化和差异化服务,是确保德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永葆青春的秘诀之一。而他们的银行之间和企业之间也没有出现破坏价格、争抢客户的恶性竞争,相反,靠走专业化道路的模式,银企之间保持了非常稳定的信用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中小企业大多数不选择上市,而是和服务自己的银行建立起稳定的关系型金融模式。

第四种模式,是现代“财富金融”模式。而这需要充分利用一线城市集“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高净值人群和专业化金融人才”于一身的优势。

第五种模式,是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审慎推进“消费金融”。这里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防范消费金融业务扩大可能积累的系统性风险的全面爆发。

第六种模式,探索发展高质量的“城镇化建设”和管理外汇储备及社保资金等公共资金投融资需求所渴望的“政府金融”。

第七种模式,是推动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稳步打造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方向的“全球化金融”。

孙立坚:当世界注意中国的时候中国何为

下面是孙立坚聚焦一些主要的问题,

就“当世界注意中国的时候”话题来谈一下看法:

首先,输血型的经济复苏怎样带来市场的全面复苏的问题?

今天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回暖的现象,这确实给海内外市场带来了希望和信心。甚至有不少海外学者都认为,世界经济正在告别由于流动性恐慌所带来的市场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投资信心十分低迷,消费动力严重不足的“通缩”状态。当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大海啸从2007年3月第一阶段的金融机构债务危机,2008年8月演变成信用基础完全崩溃的第二阶段流动性危机后,各国政府都在通过积极的政策干预和资金注入的方法,来避免这场在世界经济失衡格局下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本国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冲击作用和由此带来的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中国政府的救市力度尤其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但是,我们既不能满足于政府输血所带来的经济指标暂时回暖的现状,也不要对流动性危机所造成的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继续衰竭的个别指标所气馁。为此,政府在给实体经济输血的同时,更应该为培养市场造血功能的早日复苏,创造更多制度上的有利条件。也就是说,只有让更多有活力的企业家提升他们自身的竞争力,去找到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他们自身的利润成长来带动一大批劳动大军生活水平的改善,这样才能形成推动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动力,才能真正迎来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复苏的春天!

第二,世界经济能否经受住未来通胀的考验?

因为是流动性危机,即靠市场自身的能量来恢复经济是不太可能的事,只有政府的资金直接干预,才能避免经济的硬着陆风险,但是,对各国政府越来越猛地货币注入政策,海内外市场普遍开始担心通胀的问题。一些规避通胀的大宗商品也因此被热捧,比如,黄金价格不断攀升。不过,我认为,中国的风险关键还是在于经济结构的失衡下产能过剩所带来的通缩压力。如果政府救市行为减弱,市场信心不足,那么,投资就会放慢,企业库存增加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个人的就业和收入都会成为国家棘手的问题。当然,我们要警惕资金过于集中在非生产性的地方,造成部分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的泡沫膨胀。目前中国政府也在加强监管,避免经济复苏没有完成的时候出现大面积的通胀现象。就目前中国经济的状况,我个人认为,即使出现通胀问题,也是外部市场的通胀环境更容易形成,我担心的是再会重演去年上半年的大宗商品价格狂涨给我们带来的输入型通胀现象。如果经济不能保持现在良好的复苏态势,那么,滞胀的风险才是中国经济最麻烦的拦路石。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当务之急是世界各国政府要达成共识,加强信息共享,去尽快摆脱经济下滑的困扰,而不是过于去考虑抑制通胀的问题。因为政策方向一旦错误,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给世界带来什么?我们又需要世界各国给予中国怎样的支持?

这个问题将成为这次大会参会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人们期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的商机,能够通过这个载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早日实现以摆脱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安定格局。这里,我想就此问题,再具体谈三方面的建议:

一是要吸取国外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遵循合理的“转型”步骤和把握正确的推进节奏和时机。今天,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先行先试过程中,推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提前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和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和人民币股票,率先启动外资部门在中国的融资功能,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个胸有成竹的开放战略。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中心建设中的“开放顺序”,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过于谨慎举步不前,那么,两中心建设就会仅仅成为一个形象工程或一个非常动听的美好概念,在这过程中所造成的宝贵资源的浪费是全体大众都无法接受的。

二是要重视和其他世界中心城市的“功能神似”,而不是停留在物理环境的“形似”水平上。我们要通过上海产业结构的转型能够成功地释放出“双中心”服务于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多功能优势。尤其是在国际金融中心方面,我们一定要重视全球金融资源得以有效配置所需要发挥的六大基本功能,而不能被接踵而来的产品创新和市场开发拖着鼻子走!具体而言,我们要发挥价格发现(的确,良好的投资环境需要我们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快放开利率和汇率等要素价格的管理)、风险分担(这一功能是否有效发挥也会受制于我们市场的金融创新能力和冷静应对风险的金融文化)、流动性保障(当然,根据国外成功的经验,大量国际资本的净流入可以加快本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对于中国而言,就需要我们尽快在资本账户项下的自由兑换方面做出重大突破)、信息生产(对投资者而言,准确和充分的信息披露比税收优惠政策更重要)、公司治理(它需要规范的监管体系和崇尚公平竞争的企业文化)和价值创造(中国实体经济强劲发展的果实能否让所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参与者都能公平有效的分享,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会计审核体系)这六大基本功能,否则,我们同样会像97年东亚危机那样,再次为自己盲目的“开放”和“创新”付出沉重的代价。

三是上海“双中心”建设首先一定要服务好“长三角”和全国经济的发展。通过各地方政府之间更为有效的制度协调,来进一步盘活长三角的资源优势,比如,扶持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成长,发展创业板、小额贷款公司、私人银行、消费金融贷款公司等金融创新平台和业务,以调动中国的巨大储蓄为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刺激消费提供有力地投融资环境,促进中国经济以自主创新和内需市场为发展基石的崭新的增长模式。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一步利用好这一平台,推动亚洲区域更深入的经济和金融合作(至少今天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多方位合作,能非常有效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双中心建设的步伐)。比如,建立和导入亚洲共同基金、亚洲美元离岸市场等业务,以提高出口导向为主的亚洲国家(都需要的)有效管理外汇资产的能力。

总之,这届陆家嘴论坛会反映出人们对中国经济更多的期待,也带来了海内外市场对中国政府更多的宿求,只要我们能够处理好“效率“和“稳定”之间的关系,勇于创新,勇于改革,并把握好开放的顺序和时机和加强对世界各国的双赢合作,那么,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进一步腾飞,将成为海内外人民共同的心声!


专题推荐:孙立坚 中国金融市场与机构(1)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陆金所的网站源码是哪个公司开发的 ·下一篇:没有了
孙立坚 中国金融市场与机构(1)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276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