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网络安全 > 正文

传统投资需求下降

时间:2021-05-31 11:50
本文关于传统投资需求下降,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5-31日讯:

1.导致民间投资回落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民间投资在经历短暂回升后再次出现回落,8月当月民间投资增速降至3%,连续两个月回落。

“'价升量缩',基础不牢,是民间投资增速在短暂回升后继续回落的原因。”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出现趋稳态势,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PPI增速出现由负转正走势,促使民间投资增速见底回升。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轮经济回升过程中,需求虽有回暖,但工业品销量几乎没有增加,工业品价格却飙升很快。这是由于在供给侧改革约束下,量的弹性让渡于价的弹性。也就是说,由于政策对工业生产形成限制,产量并未随着需求转暖而上升,供给不足导致供需缺口扩大,表现为价升量缩。

投资意愿低是导致民间投资回落的另一原因。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国内经济增长平稳,海外需求恢复,但民营企业对这种向好趋势能否持续没有太大把握,因此,投资相对谨慎,投资意愿不高。

李迅雷认为,投资意愿低是需求不足所致。“需求分两个方面:融资方面,即市场配置资源与政策供给资源之间存在偏差;消费方面,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普通消费需求不足和奢华消费比重过高问题。现在要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只有通过加快各个层面的改革步伐才行。”李迅雷说,基于上述分析,可以预判,未来民间投资增速将继续趋缓。不过,近期央行出台的定向降准政策和大力推行的普惠金融,将为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平台和融资条件,对民间投资缓中趋稳有一定作用。

另外,章俊表示,前期融资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民营企业在融资等老问题上没有感受到明显改善,也造成民间投资增速回落。

2.如何看待当前民间投资增速的下滑

一点钱金融为您解答: 当前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原因辨析 1.当前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是国有投资挤占造成的吗?对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民间投资增速的曲线可以发现,2015年,两条曲线基本趋于一致,也就是说,过去也有玻璃门、弹簧门等原因存在,但民间投资增速并不差。

但到2015年底之后,两条曲线急剧分化,民间投资增速迅速下滑。 也就是说,在2015年年底民间投资增幅下降之前,并未出现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幅扩大的现象。

相反,如上图所示,截止2015年底,国有投资的增幅与民间投资的增幅一样,呈缓慢下降的态势。因此,当前民间投资增幅的下滑不是由国有投资挤占造成的。

国有投资增幅扩大是在民间投资增幅下滑后,政府为了让经济保持最低限度的增长,而大幅增加国有投资以弥补民间投资增幅下滑带来的投资缺口。因此,国有投资增幅扩大是民间投资增幅下滑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将民间投资增幅下滑归咎于国有投资是倒果为因。

2.当前民间投资增速下滑伴随着信贷扩张与房地产热。2015年银行资产有两项投资急剧膨胀: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

这两项分别新增了7.6万亿和6.5万亿,合计约14.1万亿。如果加上新增贷款11.7万亿,三项合起来约为25.8万亿。

这些信贷资金反映到资产类市场,2015年底全国各类资产规模达到了93万亿元,过去3年复合增长率达51%。在信贷扩张的支撑下,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双双发力。

与此相应,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头几个月也大幅反弹。 不过,房地产市场的区域热度并不均衡。

一线城市和南京、苏州、厦门、合肥等二线核心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三四线城市的房产市场仍然低迷。这种不均衡性体现在民间投资的区域差异上:2016年5月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中部地区同比增长5.7%,西部地区同比增长2.0%,东北地区同比下降29.3%。

在东部民间投资增速略有上升的同时,其他三个区域的民间投资增速则明显下滑,拖累民间投资增速整体下滑。 3.房地产热制约民间实体经济投资。

首先需要强调一点,房地产同时具有商品和投机品的二重属性意味着房地产投资既可以是一种实体经济投资——生产出价廉物美的房子供人们居住,也可以是一种金融投机——以既有房产或地产为抵押,利用金融杠杆囤积土地或房源,推高房地产价格,然后在高位抛售套利。因此,在一线与二线核心城市,房地产更多地表现为投机属性的地方,房地产投资就不能视为实体经济投资,而应视为金融投机。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看,高房价让广大工薪阶层背负了长期的沉重的房贷,导致他们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把用于购买汽车、高科技产品、子女教育等等方面的钱都拿来还房贷,这相当于间接地“消灭了”实体经济企业的客户。从融资资源的角度看,消费方面的房贷和生产方面的房地产拿地和建设用贷从两个方面挤占了实体经济的融资资源。

从实体经济企业的运营成本的角度看,高房价不仅会直接提高企业的厂房、办公用地的使用成本,还会间接提高企业的人力成本。因为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中开支最大的就是居住成本,这在一线城市尤为显著。

除了居住成本外,饮食开支、教育开支、医疗开支等劳动力再生产成本都会因房价提高而上升,进一步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 4.产业链难以整体搬迁将企业限制在东部沿海地区。

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信息革命为标志世界经济进入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也即长波周期)的上升阶段。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宣布此轮长波周期上升阶段的结束,转入下降阶段。

中国投资的高速增长,尤其是民间投资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世界经济的繁荣。随着世界经济景气周期下降阶段的来临,传统的投资项目利润微薄,甚至没有利润,私营企业被迫转型升级。

如果没有低廉的经营用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支撑,企业没有动力投资转型升级。企业当然乐意离开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利用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

地方政府也乐意发展制造业,稳定地提供就业。但是在分工高度细化和产业链高度融合的今天,单个企业不可能离开良好的配套产业独立存活。

只要企业寻找配套的成本高于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带来的节约,企业就不得不“坚守”在高成本地区,而高成本又制约了企业的投资。

3.为什么货币市场供给减少,引起市场利率上升,民间投资需求下降

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市场利率因受到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变化而经常变化。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由于自由竞争,信贷资金的供求会逐渐趋于平衡,经济学家将这种状态的市场利率称为“均衡利率”。与市场利率对应的是官定利率,所谓官定利率是指由货币当局规定的利率。货币当局可以是中央银行,也可以是具有实际金融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

银行严格控制信贷规模,造成信贷增速持续回落,资金偏紧,市场利率因受到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变化而变化。市场利率上升,加大投资成本,民间投资需求就会下降。

4.供给侧改革和传统需求侧刺激需求有什么不同

最近,全国不少地方都相继发布了一些投资计划,一方面旨在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希望借投资新兴领域引领经济升级,厚植发展基础。不过,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投资计划也引起一些争论。有观点认为,既然强调供给侧就说明需求侧不重要甚至是过时的,因此政策的着力点应该都放在供给端。专家指出,这种观点忽略了中国经济的复杂性,也割裂了供给与需求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是片面的。实际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还需供给、需求两端发力。

两端发力 标本兼治

在临床医学中,如果儿童生病时伴随高烧现象,医生往往会在其皮肤上擦拭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通过酒精挥发吸收热量来进行“物理退烧”。尽管这种“治标”的办法并没解决“高烧”的病灶,但却降低了患者的痛苦程度与并发症风险,为“治本”赢得了宝贵时间。

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之间的关系也与之类似。“其实,供给和需求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是对立统一、紧密联系的,不能简单地割裂开来。具体来看,供给侧改革针对的是我国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机制问题,需求侧管理在当前则主要是稳增长。因为如果整体需求不足、经济失速,那么即使是新兴、优质的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金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经济是一个整体系统,供给侧和需求侧只是人为的一种划分方式,改革中不可能只是单一侧的改革。

“当前,内外部的各种冲击让中国经济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适当进行需求侧管理,有助于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必要的市场激励,避免出现‘债务通缩’现象。”金煜表示。

掌控节奏 精准定向

需求管理稳增长,投资要有好方向。如果把握不好节奏和力度,过度强调需求侧管理,可能形成“强刺激”,激化经济内在矛盾;相反,如果完全只看供给侧,则有可能错失良好的改革时机。

近期中央和各地出台的一系列投资计划当中,“稳增长”与“调结构”并举的态势十分明显。例如,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提出,2016—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以完善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再例如,湖南省湘潭市近日发布的投资计划中,智能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等新经济成为了“主打方向”。

英国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对中国投资指向基础设施和高科技也表示赞同。他认为,相比很多发达国家,中国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劳动生产率未得到充分提高与此密切相关。与此同时,中国要向创新型经济发展,资本投资就要投向更高水平的技术创新。

那么,供需两端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具体又该如何把握呢?对此,金煜给出了3点建议:一是准确找出经济下行原因,使需求侧管理政策精准发力;二是货币政策制定的原则和流程可以进一步透明,从而使经济参与者获得稳定的预期;三是供给侧改革应该有序推动、狠抓落实,珍惜需求侧管理创造的改革机遇。

平稳转型 高质发展

事实上,去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时,已经明确了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作用和地位,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我们就是要通过供需二者的配合,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促使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度过转型期,以最小的代价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健康轨道。

日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也指出,全球经济不景气、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西方国家的超低利率和中国的产能过剩,实际上为中国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机会。余永定提醒,如果在未来5年中能够根据“十三五”规划推进相关建设,我国不仅可以抑制经济的进一步下滑,而且能够为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如今中国消费者对价格的关注度在下降,而对质量的敏感度却日益升高。因此,我们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首要位置,就是要将经济发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张立群对记者说,一方面,需求侧管理稳增长关键在于“稳”,要遏制经济下滑势头;另一方面,在需求侧管理见效后必须及时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牢牢守住“需求侧管理要服务于供给侧改革”这一根本方向,以免错失机遇或出现本末倒置。

5.传统行业如何摆脱困境

受金融危机牵连,房地产业,汽车行业、造船业经营情况不佳,对钢铁产品需求减少,钢价大幅下滑,分析师表示,中国钢铁行业应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应对金融危机。

自07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金融业和房地产业遭受重创,华尔街几大投资银行宣布破产或被收购。由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的这场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海啸正进一步扩大,房价跌跌不休,汽车行业、造船业等行业也受到牵连。

由于房屋供应过剩和需求走软,预计美国的住房投资将在2009年上半年之前进一步下降。由于股市下跌和就业形势的恶化,潜在的购房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很难在近期缓和,而房市的持续低迷又让很多购房者认为房价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中国房市也同样不乐观,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大部分的房地产市场先后进入了调整与转型期,由于购房者观望氛围浓厚,中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2008年已持续下降。钢材市场的低迷,一定程度上由于房地产业需求大幅下降。

2008年以来,传统钢材需求大户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新开工项目同比大幅下降,导致钢材需求大大减少。 汽车行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包括通用、丰田、福特等在内的巨头均已调低了2008财年的盈利目标。

最新报道显示,仅9月美国汽车销量平均下滑26%,创50年来最大跌幅。全球汽车业已经进入萎缩期,中国汽车企业虽然不在旋涡中心,但仍然受到不小的影响。

国内庞大的制造量,若不能盘活相应国际销售网络,可能面临严重产能积压下发展艰难的局面。造船业对钢材需求产生了强大支撑,而今造船业也受到了冲击。

金融危机到来,全球贸易萎缩导致船只订单量大幅下降,各国经济进入衰退,对于大宗商品的贸易需求下降将通过航运业的衰退传递到造船业。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随着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波及,钢铁行业也将面临重重危机与挑战,钢材价格在较长一段时间仍将处于下行通道中。

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钢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机遇方面,首先,中国钢铁产品90%以上属于内销,虽然中国房地产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汽车、机械制造行业运行情况也不乐观,不过政府频频出台的措施也将对钢铁行业产生积极作用。

目前,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2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1.2万亿;此外有消息称,交通运输部门正在酝酿一个未来3至5年内投资5万亿元的计划,包括在建项目、已经规划的项目和追加投资,将涉及公路、水路、港口和码头建设等。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将对拉动钢材需求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次,金融危机为中国钢铁企业并购国外企业提供了机会。这里说的国外企业,包括钢铁生产企业和原料生产企业。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面临巨大风险,有政府背景的大型国内钢铁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借金融危机大举并购国外钢铁生产企业有利于中国钢铁行业海外建厂,进而入主国际市场,而并购国外矿企有利于中国钢企取得稳定的矿石来源,并为中国钢企未来在铁矿石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提供有力支撑。中钢集团收购中西部集团,首钢以打折价格拟增持更多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股权,鞍钢拟斥资1.6亿澳元增持澳矿企金达必,中国钢铁企业海外并购越走越远。

再次,金融危机为国内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带来了契机,一方面,部分经营不善钢铁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难以生存,将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在钢铁行业低迷的时期,会让更多钢铁业者头脑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出路和方向,在钢铁行业利润被压缩甚至部分生产者将面临着巨大亏损的特殊时期,借助市场的力量进行大规模洗牌,推进钢铁业的重组大步向前。 最后,金融危机给中国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带来机遇,中国钢铁业在此特殊时期,正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应对金融危机对行业带来的冲击。

目前,钢铁企业正从加强成本控制,调整定价策略和销售策略,以及制定更为有效的竞争策略着手应对钢铁行业低迷运行的局面。钢铁业者不约而同地将眼光集中到节能减排和这对增强全行业的竞争力,加强全行业的规范与调整都大有益处。

有机遇就有挑战,金融危机给中国钢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首先,中国钢铁出口形势严峻。2008年中国1至9月累计出口钢材4,850万吨,而在2007年1至9月中国出口钢材4,952万吨,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钢铁进行“双反”调查,进而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中国钢铁行业出口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其次,虽然中国在建和拟建工程众多,将对拉动钢铁行业需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工程提交到上马,以及工程物资的采购,都存在着一定的真空期,而在这期间,中国钢铁行业仍将在“严冬”中度过。此外,中国近年来投建的钢铁工程不乏扁平材,或者可以说,在对建筑钢材过剩的担忧过后,对钢材产品过剩的担忧已经转移到扁平材上来了。

而且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长材居多,大量的扁平材工程投产对中国钢铁行业而言仍是不小的压力。 再次,国内钢价节节回落,。

6.为什么利率上升投资需求量就减少

市场利率上升,说明资金紧缺,简单说,就是资金的价格上涨,当然会抑制资金的需求。而经济社会发展到目前,投资往往需要借贷,因此就会抑制投资需求。

经济因素:

(1)经济周期。危机阶段:利率节节上升;萧条阶段:利率降低;复苏阶段:利率较低;繁荣阶段:前期利率不很高,危机前利率上升。

(2)通货膨胀。会造成借贷资本金贬值,实际利率下降,因此,应该提高利率。

(3)税收。利息税率直接影响利率。

扩展资料:

政策因素:

自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利率成为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节的重要工具。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把调节利率作为调节信用,从而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规定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实现对重点产业、部门或项目的扶持,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完成国家预期的经济目标;通过规定和调整官方利率以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的变动。因此,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有重要的影响。

制度因素:

主要是利率管制。在一国经济的非常时期或在经济不发达的阶段,利率管制也是影响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有关部门实行利率管制,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

由于利率管制具有高度行政干预和法律约束力量,排斥各类经济因素对利率的直接影响,因此,实行利率管制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一旦非常时期结束或经济已走出不发达的阶段,应及时解除管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率变化

传统投资需求下降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版权所有
  亚洲金融智库网主要提供风险管控,网络安全,舆论公关,金融法务,金融培训等相关资讯。